在国际空运中,运输主体主要包括航空公司(实际承运人)、货运代理(货代)和货站(地面处理代理人),三者分工明确又紧密协作,共同完成货物从发货地到收货地的全流程运输,以下是三者的核心职责及协作关系解析:
航空公司(Airline,实际承运人)
定义:拥有或租赁航空器,提供实际空中运输服务的主体,是国际空运的核心执行者。
核心职责:
运力规划与舱位管理
- 航线与航班规划:根据市场需求、政策许可(如双边航空协定)设计国际航线网络,确定航班频次、起降机场及时刻(如国航CA987北京-纽约航线)。
- 舱位分配:管理货机/客机腹舱的货运舱位,通过“舱位预售”(提前向货代/货主开放舱位)、“动态调整”(根据货物优先级、重量/体积灵活分配)等方式优化装载率(如旺季优先保障高运价货物)。
货物实际运输与安全保障
- 运输执行:通过货机(全货机如FedEx B777F)或客机腹舱(如波音787腹舱)完成货物空中运输,确保航班准点率及货物物理安全(如避免颠簸导致货物破损)。
- 安全合规:
- 严格执行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安全标准,对货物进行“预先安检”(如锂电池需符合UN38.3测试标准);
- 禁止运输违禁品(如易燃易爆品未申报),对危险品运输需审核《危险品航空运输手册》(DGR),确保包装、标记、标签符合规定(如危险品需贴“UN编号”和“危险品类别标签”)。
运输合同履行与责任承担
- 签订运输合同:与货代/货主签订《航空货运单(AWB)》,明确货物信息、运输条款(如责任限额、延误赔偿),AWB是运输合同的核心凭证(遵循《蒙特利尔公约》或《华沙公约》)。
- 货物跟踪与异常处理:通过货运系统(如汉莎航空Cargo IT)实时跟踪货物动态(起运、中转、到达);对货物丢失、破损、延误等问题,按合同或国际公约承担赔偿责任(如《蒙特利尔公约》下每公斤赔偿限额约22特别提款权)。
特殊货物运输保障
- 针对冷链货物(如疫苗、生鲜)提供温控舱位(-20℃~25℃),实时监控温度数据;
- 超大超重货物(如机械设备)需协调特殊装载方案(如使用宽体货机、定制集装器);
- 活体动物运输需符合IATA《活体动物规则》(LAR),提供供氧、通风等特殊舱位。
货运代理(Freight Forwarder,货代)
定义:连接货主与航空公司、海关、货站等主体的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
核心职责:
揽货与需求对接
- 直接对接货主(外贸企业、跨境电商等),了解货物类型(普货/危险品)、运输时效(如“门到门”7天)、预算等需求,制定运输方案(如选择直飞航班或中转路由)。
订舱与舱位保障
- 作为货主“代理人”,向航空公司或其销售代理(GSA)申请舱位,提交《订舱单》(Booking Note),明确货物重量、体积、目的地等信息;
- 旺季通过长期合作关系(如与航司签订包舱协议)保障舱位,或协调多个航司的中转组合(如“上海-迪拜(阿联酋航空)-法兰克福(汉莎航空)”)。
单证处理与合规审核
- 制单:根据货主提供的商业发票、装箱单、合同等,制作航空货运单(AWB)(分主单MAWB和分单HAWB,后者用于拼箱货物)、原产地证、熏蒸证等跨境运输单证。
- 合规审核:审核货物是否符合进出口国法规(如出口美国需提供AMS舱单信息,出口欧盟需CE认证),避免因单证不符导致清关延误;对危险品,需审核《危险品申报单》(DGD)和包装是否符合IATA DGR标准。
报关报检与清关服务
- 出口报关:代理货主向海关提交报关单、随附单证,办理“查验放行”手续(如通过海关“单一窗口”系统申报);
- 进口清关:货物到达目的国后,代理收货方完成进口报关(如缴纳关税、提交进口许可证),协调海关查验(如核对货物与单证一致性),确保货物快速提离机场。
货物集运与地面运输
- 集运(Consolidation):对中小货主的散货,整合为整板货物(LCL),通过“拼箱”降低运输成本,生成分单HAWB给各货主。
- 地面配送:安排拖车将货物从货主工厂“门到机场”(Warehouse to Airport),或在目的国“机场到门”(Airport to Door)配送至收货地址。
全程信息跟踪与客户服务
- 通过TMS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跟踪货物从订舱、报关、运输到清关的全流程,实时向货主反馈状态(如“已装船”“清关中”“派送中”);
- 处理运输异常(如航班延误、海关扣货),协调航司、货站解决问题(如申请改配航班、补充清关资料)。
货站(Cargo Terminal,地面处理代理人)
定义:机场或第三方运营的地面货物处理设施,负责货物在机场的“收、储、运、分”全流程地面操作,是航空运输的“地面枢纽”。
核心职责:
货物接收与安检
- 收货:根据航空公司或货代的指令,接收货主/货代送达的货物,核对《交接单》与实物信息(重量、件数、标记),确认包装完好(如无破损、渗漏)。
- 安检:对货物进行100%安全检查(通过X光机或开箱查验),确保无违禁品;对危险品,需核对《危险品操作标签》和包装等级(如I级包装用于高危危险品)。
仓储与分类管理
- 按货物类型分区存储:普货区、危险品区(独立隔离)、冷链区(温控仓库,如2℃~8℃存储药品)、贵重品区(24小时安保);
- 记录货物入库时间、存储位置,通过WMS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实时更新库存状态,避免错发、漏发。
打板与装载操作
- 打板/装箱:根据航空公司《装载通知单》(Load Plan),将货物组装到航空集装器(ULD,如AKE、PMC型号集装箱或托盘),确保符合“重量平衡”(如重货在下、轻货在上)和“体积适配”(避免超出集装器尺寸);
- 贴标:在集装器上粘贴“航班号、目的地、件数/重量”标签,供装机人员识别。
- 装机:使用升降平台、传送带等设备,将集装器按航班计划装载到指定飞机舱位(如前舱、后舱、散货舱),并由航空公司监装人员确认。
卸载与分拨交付
- 卸机:航班到达后,将集装器从飞机卸下,运至货站拆板/拆箱,核对货物信息(如与AWB一致性)。
- 分拨:按目的地、货代/货主名称分拣货物,通知货代或收货人提货;对需中转的货物,转运至下一程航班的货站或国际中转区。
信息记录与数据传递
- 记录货物“收、储、装、卸”各环节的操作时间、状态(如“已安检”“已装机”),通过机场货运系统(如上海浦东机场Cargo 2000系统)向航空公司、货代、海关实时推送数据,确保全链条信息透明。
三者协作关系
国际空运流程本质是三者的“接力协作”:
- 货主→货代:货主委托货代办理运输,提供货物及单证;
- 货代→航空公司:货代向航司订舱,提交合规单证,确保货物符合运输条件;
- 航空公司→货站:航司通知货站接收指定货物,提供装载计划;
- 货站→航空公司:货站完成货物安检、打板、装载,交付航司运输;
- 目的地航司→货站:航班到达后,货站卸载、分拨货物;
- 货代→货主:目的国货代完成清关,安排地面配送,最终交付货主。
- 航空公司:核心是“实际运输与安全保障”,承担货物空中位移的主体责任;
- 货代:核心是“中介服务与全程协调”,解决货主与各环节的信息差和合规难题;
- 货站:核心是“地面操作与货物衔接”,确保货物在机场的高效流转。
三者通过明确分工与信息协同,共同实现国际货物的“门到门”运输,是跨境贸易物流链的核心支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