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订舱是国际海运物流中的核心环节,指货主(或其代理)向船公司或货运代理申请预订船舶舱位,以确保货物能通过海运方式从起运港运输至目的港的操作过程,给货物在船上‘占个座’”。
为什么需要海运订舱?
海运运输量庞大(尤其集装箱船),舱位资源有限(尤其旺季或热门航线),提前订舱能:
- 锁定舱位:避免因舱位不足导致货物延误;
- 确认运输方案:明确船名、航次、开船时间、目的港等关键信息,为后续装箱、报关、提货等环节提供依据;
- 衔接贸易条款:根据贸易合同(如FOB、CIF等),由买方或卖方负责订舱,确保责任清晰。
海运订舱的核心流程
通常分为以下步骤,涉及货主、货运代理、船公司等多方协作:
发起订舱申请
货主(或委托货运代理)向船公司提交 “订舱单”(Booking Note, BN),包含核心信息:
- 货物信息:品名、HS编码、件数、毛重、体积(如100CTNS, 500KGS, 8CBM)、是否危险品/冷藏货等特殊货物;
- 收发货信息:发货人(Shipper)、收货人(Consignee)、通知人(Notify Party)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 运输信息:起运港、目的港(或中转港)、运输条款(如FCL整箱/LCL拼箱,CY-CY堆场到堆场等)、预计开航日期(ETD);
- 其他需求:是否需要指定船公司/航线、是否要求电放提单等。
舱位确认与“放SO”
船公司或货运代理审核订舱信息后,若舱位可用,会签发 “订舱确认书”(Shipping Order, SO),即“放舱”,SO是后续操作的“通行证”,包含:
- 船名、航次、提单号(或订舱号);
- 截单时间(SI Cut-off,提交提单补料截止时间)、截港时间(CY Cut-off,货物进港截止时间);
- 提箱地点(如指定堆场)、箱型箱量(如2x40HQ高箱)。
后续衔接操作
货主或代理凭SO完成以下步骤:
- 提箱装箱:到指定堆场提取集装箱(空箱),将货物装箱后送回码头(或直接在工厂装箱,即“门到门”服务);
- 报关报检:向海关提交报关单、商业发票、装箱单等文件,完成出口清关;
- 货物进港:在截港时间前将货物运至码头堆场,等待装船;
- 签发提单:船公司在货物装船后,根据SO和提单补料(SI)签发海运提单(Bill of Lading, B/L),作为货物所有权凭证和运输合同。
谁负责订舱?
根据贸易条款(INCOTERMS)决定:
- FOB条款:买方(进口方)负责订舱、支付运费,即“买方找船”;
- CIF/CFR条款:卖方(出口方)负责订舱、支付运费,即“卖方找船”;
- 实际操作中,货主常委托 货运代理(Freight Forwarder) 订舱(而非直接找船公司),因代理熟悉航线、有舱位资源和议价能力,能高效解决复杂问题(如危险品订舱、特殊箱型协调等)。
关键注意事项
- 信息准确:订舱时需提供完整货物信息(如危险品需注明UN编号、MSDS,超大件需注明尺寸),避免因信息错误导致舱位被拒或货物扣关;
- 提前规划:旺季(如欧美线圣诞前、东南亚线春节前)舱位紧张,建议提前2-4周订舱;
- 核对SO细节:拿到SO后务必核对船名、航次、目的港、截单截港时间,有误需立即联系船公司/代理修改(可能产生改单费);
- 特殊货物特殊处理:危险品、冷藏货、超大件等需提前确认船公司是否有对应舱位和设备(如冷藏箱、平板柜)。
海运订舱是货物出海的“第一步”,核心是通过提前申请舱位,确保货物能按计划装船运输,理解订舱流程和所需信息,能帮助货主避免因舱位问题延误交期,保障跨境贸易顺利进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