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运中,计费重量是航空公司计算运费的核心依据,其本质是实际重量与体积重量中的较大值,这是因为飞机货舱空间有限,轻泡货(体积大、重量轻)会占用更多空间,需通过体积重量平衡空间与重量成本,以下从概念、计算到实际应用详细解析:
计费重量的核心逻辑
计费重量 = 实际重量(Gross Weight) 与 体积重量(Volumetric Weight) 中的较大值。
- 若货物“重”(实际重量 > 体积重量),按实际重量计费;
- 若货物“泡”(体积重量 > 实际重量),按体积重量计费。
实际重量(Gross Weight)
概念
实际重量指货物(含包装)的物理总重量,单位通常为千克(kg),计费时以毛重(Gross Weight) 为准(净重在空运中不用于计费)。
测量方式
使用电子秤直接称重,需包含货物本身、包装材料(如纸箱、木箱、泡沫等)的全部重量,一箱衣服连箱重15kg,实际重量即为15kg。
体积重量(Volumetric Weight)
概念
体积重量是将货物体积按一定系数换算成的“重量”,用于衡量货物占用的空间成本,轻泡货(如棉花、塑料制品)因体积大、重量轻,通常按体积重量计费。
计算公式
体积重量的核心是“体积÷系数”,不同航空公司/航线可能采用不同系数,需以实际承运商规定为准,以下是国际通用标准及常见场景:
(1)标准系数:6000(最常用,IATA推荐)
适用于大多数普通货物(如普货、纺织品、电子产品等),公式为:
体积重量(kg)= 货物体积(立方厘米,cm³)÷ 6000
- 若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³):
1立方米 = 1,000,000立方厘米,
体积重量(kg)= 体积(m³)× 1,000,000 ÷ 6000 = 体积(m³)× 166.67
(2)其他常见系数及场景
-
系数5000:部分航空公司对“较重泡货”或特定航线(如部分欧洲线)采用,换算后体积重量更大(对货主更严格)。
公式:体积重量(kg)= 体积(cm³)÷ 5000 = 体积(m³)× 200 -
系数4000:极特殊场景(如高密度货物或特定协议),极少使用。
-
美线/立方英寸系数:366
北美航线常用“立方英寸”计算,公式:
体积重量(kg)= 体积(立方英寸,in³)÷ 366
(注:1立方英寸≈16.387立方厘米,366立方英寸≈6000立方厘米,与“6000系数”等价)
体积测量注意事项
- 尺寸取整:货物长、宽、高需测量最大突出部分(含包装棱角),单位通常精确到厘米(cm),不足1cm按1cm计(如12.3cm→13cm)。
- 不规则货物:非长方体货物(如圆柱、圆锥)按“外接长方体”尺寸计算(即长、宽、高取包裹货物的最小长方体尺寸)。
计费重量的确定:“取大原则”
计费重量 = max(实际重量,体积重量)
举例说明:
案例1:轻泡货(按体积重量计费)
货物:一批羽绒服,毛重20kg,包装后尺寸为长60cm、宽50cm、高40cm。
- 体积 = 60×50×40 = 120,000 cm³
- 体积重量 = 120,000 ÷ 6000 = 20 kg
- 实际重量20kg = 体积重量20kg → 计费重量20kg
案例2:重货(按实际重量计费)
货物:一批金属零件,毛重50kg,包装后尺寸为长30cm、宽20cm、高10cm。
- 体积 = 30×20×10 = 6,000 cm³
- 体积重量 = 6,000 ÷ 6000 = 1 kg
- 实际重量50kg > 体积重量1kg → 计费重量50kg
案例3:典型泡货(体积重量更大)
货物:一批泡沫板,毛重10kg,体积0.2m³(200,000 cm³)。
- 按6000系数:体积重量 = 0.2 × 166.67 ≈ 33.33 kg
- 实际重量10kg < 33.33kg → 计费重量33.33kg(通常进位到0.5kg或1kg,如33.5kg)
- 计费重量 = 实际重量与体积重量的较大值,核心是平衡货物重量与空间成本。
- 实际重量:货物+包装的毛重(kg),直接称重即可。
- 体积重量:按“体积÷系数”换算,6000系数(cm³/kg) 为国际通用标准,美线可用“立方英寸÷366”。
- 关键动作:出货前务必确认承运商的体积重量系数,避免因系数差异导致费用争议。
通过以上解析,可清晰判断货物的计费重量,从而准确预估空运成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