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必达跨境电商物流
15813899064

跨境电商物流专线:海运 空运 铁路 快递 卡车 双清包税派送到门

台风暴雪等季节性因素对国际空运航班的影响外贸人应对策略

gjwl6662025-11-26 11:42:1527

台风、暴雪等季节性极端天气是国际空运中难以完全规避的风险因素,尤其在特定季节(如西北太平洋台风季5-10月、欧洲冬季暴雪12-2月、北美飓风季6-11月等)频发,直接影响航班运行效率,给外贸人带来供应链中断、成本上升、客户关系紧张等挑战,以下从天气对空运的具体影响外贸人核心痛点全流程应对策略三方面展开分析:

季节性极端天气对国际空运的核心影响

极端天气通过直接干扰机场运营、航班调度及货物状态,从“运力-时效-成本-货物安全”四个维度冲击空运链路:

航班大面积取消/延误,运力骤减

  • 机场关闭/限流:台风(如中国东南沿海、日本、菲律宾)导致机场跑道积水、能见度不足,暴雪(如欧洲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北美纽约、多伦多)导致跑道积雪结冰,机场可能临时关闭或限制起降架次(如每小时起降从60架次降至20架次)。
  • 空中交通管制(ATC)延误:即使机场开放,极端天气可能导致空域管制(如台风影响下的航线绕飞、暴雪导致的雷达信号干扰),航班排队等待时间延长(正常2小时延误可能增至6-12小时)。
  • 航空公司运力调配困难:飞机和机组人员因延误滞留,导致后续航班连锁取消(如一架从上海飞往法兰克福的航班因台风取消,可能导致法兰克福出发的回程航班、以及该飞机后续执飞的其他航线全部延误),短期内市场运力骤减30%-50%。

货物滞留与仓储压力剧增

  • 货物堆积机场/仓库:航班取消后,已装机货物需卸机,未装机货物无法出港,导致机场货站、货代仓库爆仓,仓储空间不足(如欧洲冬季暴雪时,法兰克福机场货站仓储周转率从2天延长至5天以上)。
  • 额外仓储成本:机场和仓库对滞留货物收取高额堆存费(如部分机场超过48小时按公斤/天收费,每吨每天可达50-100美元),且货物越积越多,后续转运优先级降低,进一步延长滞留时间。

货物损坏风险上升

  • 装卸混乱导致破损:航班取消后,货物需紧急卸机、转运至临时仓库,人工操作仓促,易发生包装破损(尤其易碎品、精密仪器);
  • 环境变化导致变质:暴雪低温可能导致温控货物(如药品、生鲜)保温失效(若仓库临时断电或保温设施不足);台风伴随的暴雨可能导致露天堆放货物受潮(如纺织品、电子产品)。

运力紧张推高物流成本

极端天气后,航空公司为弥补损失或应对“报复性出货”,可能临时上调运费(如台风后上海-欧美航线运费涨幅可达20%-50%);因航班减少,舱位竞争激烈,货代可能收取“紧急订舱费”“优先装机费”,进一步推高物流成本。

外贸人面临的核心痛点

基于上述影响,外贸人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四大难题:

  1. 交货期违约风险:尤其对签订“刚性交期合同”(如季节性商品、展会样品)的客户,航班延误可能导致客户生产线停摆、错失销售旺季,面临客户索赔(违约金通常为货值的5%-10%);
  2. 客户信任危机:若未及时沟通延误原因,客户可能因信息不透明质疑供应链稳定性,长期合作受影响;
  3. 库存失衡:货物滞留导致海外仓库存耗尽(断供)或国内仓库积压(占用资金),影响资金周转;
  4. 成本失控:额外的仓储费、运费上涨、货物损坏赔偿等,可能吞噬本就微薄的利润(尤其低毛利产品)。

外贸人全流程应对策略(事前-事中-事后)

针对极端天气风险,需从“预防-监控-应急-复盘”四步构建应对体系,将损失降到最低:

▍事前预防:提前规划,降低风险概率

避开天气高发期,错峰出货

  • 掌握全球主要航线天气规律:
    • 西北太平洋台风:5-10月高发(7-9月最强),影响中国(上海、深圳)、日本(东京、大阪)、东南亚(香港、新加坡)出港航班;
    • 欧洲暴雪:12-2月高发,影响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伦敦等枢纽机场;
    • 北美飓风:6-11月(8-9月最强),影响纽约、迈阿密、休斯顿等机场;
    • 澳洲暴雨:11-3月(夏季),影响悉尼、墨尔本。
  • 调整出货计划:非紧急货物尽量避开上述时段,或提前1-2周出货(如欧洲客户冬季订单,可在10-11月完成空运,避开12月暴雪)。

选择“抗风险”物流方案

  • 备选机场/航线:避开天气敏感机场,选择地理或气候更稳定的中转点:
    • 欧洲暴雪时,可从南欧机场(马德里、巴塞罗那)中转(受暴雪影响较小),而非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
    • 中国台风季,可从内陆机场(成都、西安)出货(台风影响较小),而非上海、深圳。
  • 多式联运备选:对非紧急货物,提前规划“空运+海运/铁路”组合方案(如欧洲线:正常空运时效5-7天,若遇暴雪,可紧急转中欧班列,时效15-20天,成本比空运低60%,适合替代部分空运需求)。

合同与保险“双兜底”

  • 明确不可抗力条款:在销售合同中加入“天气延误免责条款”,“因台风、暴雪等不可抗力导致的物流延误,卖方不承担违约责任,但需及时通知买方并提供证明(如航空公司延误证明、气象报告)”,避免客户无理索赔;
  • 投保“天气险+货运险”
    • 货运险:选择“一切险”(覆盖自然灾害导致的货物损坏、丢失),而非“平安险”(仅覆盖部分意外);
    • 延误险:部分保险公司推出“物流延误险”(如人保、平安),若因天气导致延误超72小时,可获赔部分运费损失(需提前确认理赔范围,避免“免责条款陷阱”)。

提前备货与库存缓冲

  • 海外仓“前置备货”:在天气高发季前1-2个月,将30%-50%的常规订单提前发至海外仓(如欧洲FBA仓、美国第三方仓),避免空运延误导致断供;
  • 国内“安全库存”:预留15-30天的国内库存,应对短期物流中断(尤其高周转商品)。

▍事中应对:实时监控,快速响应

7×24小时跟踪货物动态

  • 利用“物流可视化工具”:通过货代系统、航空公司官网(如汉莎、FedEx)或第三方平台(如17Track、AfterShip)实时追踪航班状态,设置“延误预警”(如航班预计延误超4小时自动提醒);
  • 对接货代“应急专线”:选择有实力的货代(如中外运、锦程物流网认证货代),要求其提供“天气应急小组”联系方式,一旦航班取消,可优先获取备用舱位资源(部分货代与航司有长期合作,可插队订舱)。

第一时间与客户“主动沟通”

  • 及时告知+解决方案:发现延误风险后,1小时内邮件/电话通知客户,说明原因(附气象报告、航空公司通知截图),提供“预计到达时间(ETA)+替代方案”(如:“原航班因暴雪取消,已紧急转XX航司,预计延迟3天,若急需,可先从海外仓调拨50%货物”),争取客户理解;
  • 定期同步进度:每24小时更新一次货物状态(如“已卸机,等待转仓,预计明日装机”),避免客户因“信息黑洞”产生焦虑。

紧急调配货物,降低损失

  • 拆分货物转运:若部分货物紧急,可拆分订单(如1000件货物,300件通过高价包机/其他航司空运,700件转海运),优先保障核心客户/高利润订单;
  • 本地采购替代:若客户在目的国周边有供应商,可协商部分货物由本地采购(成本可能更高,但能保住客户关系)。

▍事后处理:复盘总结,优化流程

损失追偿与理赔

  • 向航空公司索赔:收集航班延误证明、仓储费发票、货物损坏照片等,要求航司赔偿合理损失(如部分航司对天气导致的延误不赔,但对装卸不当导致的破损需赔偿,需据理力争);
  • 保险理赔:在保险条款范围内,提交理赔材料(延误证明、损失清单),跟进保险公司定损(通常时效1-2周)。

复盘天气应对流程

  • 记录本次事件的“延误时长、额外成本、客户反馈”,分析问题(如“未提前关注XX机场暴雪预警”“货代应急响应慢”),优化未来策略(如更换更靠谱的货代、增加备选机场);
  • 更新“天气风险地图”:标注各航线高发天气类型、影响时段、风险等级,作为下一年度出货计划的参考。

台风、暴雪等季节性天气对国际空运的影响具有“突发性、连锁性”,但外贸人可通过“提前错峰、合同兜底、多式联运、主动沟通”等策略,将风险转化为可控变量,核心逻辑是:不依赖单一物流方式,不忽视客户沟通,不放弃风险转移工具,最终实现供应链的“韧性运营”。

本文链接:https://guigangbj.com/zblog/?id=18184

阅读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