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8月船只通行量微降 日均32.5艘 干旱持续制约航运效率
国际海运动态:巴拿马运河8月船只通行量微降,日均32.5艘
据巴拿马运河管理局(ACP)近期披露,2024年8月巴拿马运河船只日均通行量为32.5艘,较7月的日均33.2艘微降约2.1%,延续了自2023年以来受干旱影响的通行受限趋势,数据显示,当前通行量已接近运河管理局因水位下降设置的每日32艘通行上限,反映出中美洲持续干旱对全球关键航运通道的长期制约。
数据对比:干旱下的通行量“天花板”
巴拿马运河的通行能力自2023年遭遇极端干旱以来持续承压,2023年11月,运河管理局首次将每日最大通行量从正常时期的36艘下调至32艘,以应对加通湖(运河主要水源)水位下降,2024年以来,日均通行量基本维持在32-33艘区间,8月的32.5艘已接近限制上限,较2022年同期(日均34.8艘)下降约6.6%,显示干旱影响未见缓解。
分船型看,集装箱船和散货船(主要运输粮食、矿产)通行占比超70%,受水位限制尤为明显,满载吃水深度超过13.41米的船舶需减载通行,导致单船货运效率下降约15%-20%。
核心原因:干旱致水位持续低迷,无缓解迹象
巴拿马运河约60%的水源依赖加通湖的降水补给,2023年至今,中美洲遭遇“史上最严重干旱”,加通湖水位已降至79.2米(2024年8月数据),较正常年份(约85米)低近6米,为1950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尽管8月为当地传统雨季,但今年降雨量仅为历史平均水平的60%,水位回升乏力。
运河管理局表示,若干旱持续至2025年,可能进一步将每日通行量下调至30艘,并考虑对超大型船舶实施更严格的吃水限制。
航运影响:成本攀升、路线调整成常态
通行受限已导致巴拿马运河出现“航运拥堵+成本激增”的双重压力:
- 等待时间延长:8月船舶平均等待时间为4.2天,较2022年同期(1.8天)翻倍,部分超大型集装箱船等待时间甚至超过7天。
- 运费上涨:亚洲至美国东海岸的40英尺集装箱运价较年初上涨约35%,达到3800美元/箱,主要因船公司需通过提高运费转嫁效率损失。
- 路线替代成本高昂:部分货主开始绕行南美洲合恩角(航程增加约3000海里,耗时延长10-14天),或转向美国西海岸港口(如洛杉矶、长滩),再通过铁路转运至东海岸,物流成本增加20%-40%。
未来展望:短期承压,长期依赖气候与工程缓解
气象机构预测,受厄尔尼诺现象持续影响,中美洲干旱可能延续至2024年底,巴拿马运河通行能力在2025年雨季前难有显著改善,长期来看,运河管理局正推进“加通湖节水工程”(如安装高效水泵、优化船闸用水),并探讨扩建第三套船闸的可行性,但短期(3-5年)难以见效。
业内分析指出,巴拿马运河通行受限或成“新常态”,全球供应链需加速适应——船公司调整船舶设计(更浅吃水)、货主增加多式联运布局(如美国铁路网络),以对冲关键通道的风险。
:8月巴拿马运河通行量微降,是干旱长期化的直接体现,这一趋势不仅推高全球航运成本,更暴露了单一关键通道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为国际贸易与物流体系敲响警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