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运危险品运输涉及严格的安全规范,核心依据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危险品规则》(DGR),以下从分类、包装、标记标签、文件、操作限制、特殊物品要求等关键维度,梳理特殊要求干货知识:
危险品分类:准确分类是前提
IATA DGR将危险品分为9大类,部分类别下设项别/配装组,分类直接决定后续包装、标签和运输限制,错误分类是最大风险点。
- 1类:爆炸品(如炸药、烟花爆竹):多数项别(如1.1、1.2、1.3)禁运,仅1.4S(低危险)等特殊情况可有限运输。
- 2类:气体(压缩/液化/溶解气体):
1易燃气体(如丙烷,UN1978)、2.2非易燃无毒气体(如氧气,UN1072)、2.3有毒气体(如氯气,UN1017,多数禁运)。
- 3类:易燃液体(如汽油,UN1203;酒精,UN1170):闭杯闪点≤60℃,需防漏包装。
- 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1易燃固体(如红磷,UN1338)、4.2自燃物质(如白磷,UN1381,禁运)、4.3遇水易燃(如钠,UN1428,禁运)。
- 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1氧化性物质(如硝酸铵,UN1942)、5.2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苯甲酰,UN3106,多数禁运)。
- 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1毒性物质(如砷,UN1558)、6.2感染性物质(A类禁运,B类有限运输,如UN3373)。
- 7类:放射性物质(如铀,UN2977):按辐射水平分I/II/III级(白/黄/黄-白标签),运输指数(TI)限制装载位置。
- 8类:腐蚀性物质(如硫酸,UN1830;氢氧化钠,UN1824):需防腐蚀包装,避免与金属接触。
- 9类:杂项危险品(如锂电池、磁性物质、石棉):涵盖未归入前8类但有风险的物质,是空运中最常见的类别(如锂电池UN3480)。
包装:UN规格包装是核心
危险品包装需满足UN规格(除非符合“有限数量”或“例外数量”简化要求),关键要求:
UN规格包装标识
包装上需有UN标记,格式为:UN+编号+包装类型代码+材质代码+强度代码+生产国+生产商+年份。
- 例:
UN 1A1 900 1234 CN 2023(1A1=钢桶,900=最大毛重90kg,CN=中国生产)。
包装等级与性能测试
- 包装等级:按危险程度分I(最高)、II、III级,对应不同测试要求(如I级需通过1.8米跌落测试,II级1.2米,III级0.6米)。
- 测试要求:液体包装需通过液压测试(确保防渗),固体需通过堆码测试(确保抗压),低温物质需耐低温(如液氮用杜瓦瓶)。
简化包装:有限数量(LQ)与例外数量(EQ)
- 有限数量(LQ):单包装净量≤“Q值”(DGR中按UN编号规定,如易燃液体Q=1L),可使用非UN包装,但需贴“有限数量”标记(
Y)。 - 例外数量(EQ):单包装净量远小于LQ(如固体≤30g,液体≤30mL),包装需贴“例外数量”标记(
E0-E3),几乎无运输限制(除禁运品)。
标记与标签:运输中的“身份证”
所有危险品包装需有标记(基础信息)和(危险性质),缺一不可。
标记(Marking)
- 必须包含:UN编号(如UN3480)、正确运输名称(Proper Shipping Name,如“Lithium Ion Batteries”)、托运人/收货人信息、净数量(如“NET 2kg”)、方向性标记(“THIS SIDE UP”,液体必贴)。
标签(Labeling)
- 主标签:对应危险品类别,共9种(如3类易燃液体为红色火焰标签,8类腐蚀性物质为白色+黑色腐蚀图案标签)。
- 次要标签:若危险品有多种危险性质,需额外贴次要标签(如“有毒且易燃”需同时贴毒性和易燃标签)。
- 特殊标签:如锂电池需贴“锂电池操作标签”(蓝底白图案,标“LITHIUM BATTERY”),放射性物质贴I/II/III级标签,磁性物质贴“磁性物质”标签(UN2807)。
文件:合规运输的“通行证”
托运人需提交3类核心文件,缺一不可,否则航空公司有权拒运。
危险品申报单(DGD)
- 由托运人填写并签字,声明“货物已按IATA DGR要求正确分类、包装、标记和标签”,需包含:UN编号、正确运输名称、类别、包装等级、净数量、托运人联系方式等。
航空货运单(AWB)
- 需在“Nature and Quantity of Goods”栏注明“DANGEROUS GOODS”,并关联DGD编号,同时标注UN编号和正确运输名称(如“UN3480, Lithium Ion Batteries, 9, II”)。
安全数据表(MSDS/SDS)
- 非DGR强制要求,但航空公司普遍要求提供,需包含货物理化性质、应急处理措施(如泄漏时用沙土覆盖)、灭火方法等,用于事故应急。
操作限制:禁运、数量与装载禁忌
绝对禁运物品
- 第1类爆炸品(1.4S除外)、2.3类有毒气体(如光气)、4.2类自燃物质(如白磷)、5.2类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甲乙酮)、6.2类A类感染性物质(如埃博拉病毒)。
数量限制
- 旅客携带:仅限个人自用且符合“例外数量”(如锂电池≤100Wh,备用电池≤2个),严禁托运锂电池。
- 货运限制:非LQ/EQ的危险品单包装净量≤DGR规定上限(如I级包装液体≤10L,固体≤25kg)。
装载禁忌
- 禁止与性质抵触货物混装(如氧化剂+易燃物、酸+碱),需远离热源/火源/电源,部分需通风货舱(如2.1类易燃气体),部分需阴凉处(如遇热分解的物质)。
特殊物品:锂电池、磁性物质等高频品类
锂电池(最常见,风险最高)
- 分类:锂离子电池(UN3480,充电电池)、锂金属电池(UN3090,一次性电池);安装在设备中(UN3481/UN3091)、与设备一起包装(UN3481/UN3091)。
- 核心要求:
- 必须绝缘(单个电池用塑料袋/泡沫隔开,防止短路);
- 荷电状态(SOC)≤30%(部分航空公司要求,尤其海运,但空运重点是防短路);
- 禁止托运备用锂电池(旅客),货运需通过1.2米跌落测试,贴锂电池标签和主标签(9类杂项标签)。
磁性物质(UN2807)
- 磁场强度>0.159A/m(200nT)@2.1米处时需按危险品运输,需提前做磁性测试,包装需屏蔽磁场(如用铁桶),贴“磁性物质”标签。
放射性物质
- 运输指数(TI)≤1可装载于普通货舱,TI>1需专用货舱;表面辐射水平≤2mSv/h,包装外≤0.1mSv/h,人员需佩戴辐射剂量计。
责任与培训:安全的最后防线
- 托运人责任:对危险品的“正确分类、包装、标记、标签、申报”负全部责任,错报/漏报将面临罚款(最高百万级)或刑事责任。
- 人员培训:所有参与运输的人员(托运人、货代、航空公司操作人员)需每2年通过IATA DGR培训并持证,确保掌握最新规则(如2024版DGR新增锂电池荷电状态核查要求)。
国际空运危险品运输的核心是“合规”——从分类到包装,从标签到文件,每一步需严格对照IATA DGR,尤其关注锂电池、磁性物质等高频品类的特殊要求,托运人需牢记:“申报即责任”,任何疏漏都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
关键工具:IATA DGR手册(每年更新,必备)、UN编号查询表、锂电池运输指南(IATA单独发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