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运分泡是什么意思?
国际空运中,“分泡”是针对泡货(体积重量大于实际重量的货物)的一种运费优化方式,指货主与货代(或货代与航空公司)协商后,共同分担“体积重与实际重差额部分”,从而降低计费重量、节省运费的操作。
核心概念铺垫:
- 实际重量(Gross Weight, GW):货物本身的物理重量(含包装),用秤直接称量。
- 体积重量(Volumetric Weight, VW):根据货物体积计算的“等效重量”(空运中通常按 长×宽×高(cm)/6000 或 /5000 计算,不同航空公司/航线标准可能不同)。
- 泡货判定:当体积重量(VW)>实际重量(GW)时,货物为“泡货”,航空公司通常按体积重计费;若VW<GW,则为“重货”,按实际重计费。
分泡的本质:
泡货的计费重量原本是体积重(VW),但通过分泡,货主和货代(或航空公司)协商分担 “VW与GW的差额”(即“泡”),从而降低最终计费重量。
示例:
某泡货实际重50kg,体积重100kg,差额50kg(即“泡”为50kg),若协商50%分泡,则货主承担50%的泡(25kg),计费重量=GW+50%泡=50+25=75kg(而非原本的100kg),运费大幅降低。
可申请分泡的情况汇总
分泡并非航空公司强制服务,需结合货量、合作关系、市场供需等因素协商,以下是常见可申请场景:
货物本身为“泡货”(核心前提)
只有当货物体积重(VW)>实际重量(GW)时,才存在“泡”(差额),才有分泡的基础,若为“重货”(VW<GW),按实际重计费,无需分泡。
货量较大(批量发货)
- 原因:航空公司或货代更倾向为“大客户”(单次发货量大或月均货量大)提供分泡,以维持合作,单票货物1000kg以上,或长期稳定发货(如月均5吨以上),议价能力更强。
- 逻辑:大货量能提升航空公司装载率,货代也能通过批量货物向航司争取更低费率或分泡空间,再让利给货主。
与货代/航空公司有长期合作关系
- 原因:长期合作的客户(如固定通过某货代发货6个月以上),货代更愿意提供分泡作为增值服务,以巩固合作;若直接与航空公司签约(如一级代理),也可能通过协议争取分泡条款。
航线/航班货量不饱和(淡季或冷门航线)
- 原因:空运旺季(如欧美圣诞前、国内春节前)航班舱位紧张,航空公司优先保证“重货”(按体积重计费利润更高),分泡难度大;淡季或冷门航线(如部分东南亚、中东航线)舱位空余时,航司为避免“空舱”,可能同意分泡以吸引货物。
- 示例:某航线平时舱位利用率60%,为提高装载率,航司可能对泡货分50%泡,降低货主成本以揽货。
拼箱货(LCL)中的泡货
- 原因:拼箱时,货代将多个客户的货物整合为一票,若其中包含“重货”和“泡货”,可通过重货的“实际重”平衡泡货的“体积重”,从而产生分泡空间。
- 逻辑:A货(泡货,VW=200kg,GW=50kg)和B货(重货,VW=100kg,GW=200kg)拼箱,总实际重250kg,总体积重300kg,差额50kg,货代可将50kg差额在A、B货主间分摊,为A货分泡(如分50%,A的计费重=50+25=75kg)。
特定货物类型(轻抛、低密度货物)
- 常见品类:纺织品(衣服、布料)、家具(沙发、床垫)、电子产品包装(如耳机、小家电的纸盒包装)、塑料制品等,这些货物密度低、体积大,天然属于“泡货”,货代处理经验丰富,分泡可能性更高。
紧急货物但成本敏感
- 场景:货物需紧急空运(如展会样品、补货订单),但货主对运费敏感,可主动向货代提出分泡需求,货代可能通过协调舱位或牺牲部分利润满足(前提是货物本身符合分泡条件)。
通过一级货代/实力代理操作
- 原因:一级货代(直接与航空公司签约)或有实力的代理(如年出货量万吨以上),与航司议价能力强,能拿到更低的基础运价或分泡政策,普通二级/三级货代可能无此权限。
分泡注意事项
- 分泡非“权利”,是协商结果:航空公司和货代无义务必须分泡,需根据实际情况(货量、关系、市场)沟通,可能仅分30%-50%泡,甚至完全不分泡。
- 分泡比例需明确:常见分泡比例为30%、50%、70%,极少数100%(全泡),需在订舱前与货代书面确认(如“50%分泡”),避免后续争议。
- 计费重量计算:分泡后计费重量=实际重量+(体积重-实际重)×分泡比例(货主承担部分)。
国际空运分泡是“泡货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核心取决于货量、合作关系、航线淡旺季、货物类型等因素,实际操作中,建议提前与货代沟通(明确货物品名、重量、体积、目的地),主动争取分泡,以优化运费。






网友评论